我會用「獲益良多」來總結這次服務學習交流。從不同的服務中,我有機會與社會上的弱勢社群有更多面對面的交流,讓我明白到社會上有很多人都豐衣足食、活在幸福之中的同時,有很多「隱藏」的群體,無論動物或人,都需要我們的幫助。個人成長方面,我從實戰中學到應該如何安排一個活動,特別是兼顧微小的細節和臨場的應變是十分重要的。事前的準備工作當然不容忽視,但準備得再周密,在活動中亦有機會出現一些難以預料或控制的因素。這次身兼參加者與籌辦者,訓練我處事要更靈活變通。
最後,我很感激這個服務學習交流計劃,讓我有機會與來自台灣的同學在文化、社會服務有深入的交流,也讓我認識到一班很好的朋友。
Timmy CHIU (Class of 2017)
Participant, 2016/17
這是我第一次離開香港到外地參與義工服務,所以感觸很大。台灣關懷弱勢社群的方式,較多是一些自發的行動。以探訪街友為例,亞大的同學不會像我們一樣局限於與機構合作舉辦活動,而是保持著「只要有心,就可行善」的理念—他們積極地在社區募捐,盡自己所能幫助弱勢社群,這一點我認為是值得大家去學習的。
其次,台灣同學服務社會的熱誠亦遠比我們多。我們總是覺得做義工就能幫助別人,台灣同學以行動證明這樣並不足夠,參與是第一步,用心交流、細心照顧服務對象才是真正的行善,這次服務學習交流讓我對參與義工服務有更深刻的體會、更成熟的想法。
Grace YEONG (BBA, Year 3)
Participant, 2016/17
在台灣和香港的服務中,我看到了很多真誠而不求回報的助人之心,我亦敬佩機構職員、照顧者和義工們都願意獻出自己的力量,為社區帶來多一點光輝。反觀香港,我們的社會較為崇尚物質、功利主義,對人或事有太多計較;或許香港人每天都太忙碌,有時候忙得只顧著自己,忽略了身邊的人。
面對現時的社會問題,我們可以放慢一點步伐,多看看四周,有時可能因為一句溫暖的問侯,已經可以幫助沮喪、失望的人尋回生命的希望。
Tammy FAN (BBA, Year 2)
Participant, 2016/17
在這十四天的港台志工交流,我們探訪了不同的團體及機構。從服務和體驗過程裡,我們都學到了不少,尤其與人溝通的技巧,因為足夠的溝通才可以讓彼此了解想法,再作調整,令活動更順利地進行。
這次的義工交流,我認識了一群善良、充滿愛心又好玩的朋友們,能和他們一起做服務真的十分有意思。雖然完了這十四天後就要各散東西,但幸好我們仍然有繼續聯絡,保持彼此的友誼。
Mandy CHU (BBA-MGT, Year 3)
Participant, 2015/16
首先,感謝恒管給予我寶貴的機會,讓我在課室以外學到更多。雖然十四天的志工旅程完結了,但是所得的經驗卻畢生受用。在與人合作方面,活動令我明白團隊配合的重要性,我們一隊十個人需要安排亞大學生在港七天的行程,大大小小的事也要仔細處理、分工合作,令我明白了隊員之間的磨合和配合的重要性。
另外,在個人成長方面,活動讓我更尊重長者。…現在,我們對他們的關心,其實是一份尊重,感謝他們曾經為社會付出。長者的大半生歷練讓我學會珍惜、關懷及尊重他們。
Yammi LAM (BBA-MGT, Year 3)
Participant, 2015/16